
莫迪已确认前往中国进行访问,但他并不出席中国方面的九三阅兵。这一安排背后,台湾岛内著名军事分析人士赖岳谦给出了一组关键性的判断和原因。 据官方日程,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深圳股票配资论坛,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,并在会期之间与中方高层进行多轮正式会谈与沟通。
有意思的是,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样计划参加本次上合峰会,2日将与中方高层举行正式会晤,随后出席九三阅兵的相关活动。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:为何莫迪不亲自出现在九三阅兵的镜头前?在他力图改善中印关系的背景下,是否有更直接的方式实现互信与合作? 赖岳谦对这一问题给出核心分析:一旦看到中国的先进装备,印度方面的情绪很可能会陷入绝望与挫败。因为在导弹、战机、舰艇、潜艇、航空母舰,以及地面武器等多领域,中国的技术水平都显著领先,印度在同类领域并未达到相近水平。 他进一步指出,印度的军事力量在整体水平上与中国相比属于全面落后,似乎不在同一个等级之上。这就意味着如果莫迪真的在北京九三阅兵现场出现并被广泛报道,印度国内民众将直观看到中国现役武器的威力与现代化程度,与印度现有的军备体系形成强烈对比,可能会冲击甚至动摇国人对未来对华对抗的信心。 长期以来,印度人一直自视为全球五大强国之一,并把中国视为最强劲的对手,渴望在亚洲获得第一的位置。然而到现在为止,印度尚未真正超越中国。与此同时,印度的信念之一始终围绕“赶超中美”,力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。分析人士指出,印度人口规模庞大且年轻,青壮年人口约8亿,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仅约27岁,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态势,因而被视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人口红利来源之一,似乎具备创造诸多奇迹的条件。 然而,人口规模大并不必然转化为真正的红利。若无法在教育、就业、医疗与社会公正等方面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,若无法有效解决大量就业问题,那么人口就会从红利转变为沉重负担。联合国及相关机构的数据也显示,印度仍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未能完成基础教育,这样的教育缺口背后往往与部落、低种姓、宗教等社会结构因素相关,成为制约教育权利实现的关键原因。 此外,印度的人才流失问题也相当严重。即使本土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,许多选择继续前往西方国家工作,导致国内高技能人才的长期外流,进一步削弱了国内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动能。 再者,印度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根本性挑战。制造业应当是吸纳就业最多的部门,但印度制造业长期落后,农业仍是就业人口的主要来源,而经济增长模式却高度依赖服务业驱动,这种错配使印度的就业与增长之间产生了显著的矛盾,成为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。还有一系列其他重大问题,如印度的工业体系尚不完善、交通与基建水平落后等深圳股票配资论坛,都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绊脚石。综合来看,在当前条件下,印度要在短期内实现对中国的超越,几乎是不现实的。 对这件事,你怎么看?欢迎大家点赞、评论、转发,参与到讨论中来,分享你们的看法与观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